避雨栽培可防止雨水和灰塵落在葉片上,降低病害發生率,提高葉片光合效率,還能減輕冰雹、大風、高溫、強光照等不利天氣對葡萄生產的影響。遇到連續降雨的天氣,能夠及時噴藥防病,對葡萄種植者來講,是一種性價比較高的栽培模式。
一、品種選擇
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氣候特點,選擇適栽品種,建議選擇夏黑、陽光玫瑰、新雅、巨玫瑰、巨峰等品種。
二、建園定植
2.1園地選擇
選擇生態條件良好、交通便利、遠離污染源、土質疏松、土層深厚、水源充足、pH值6.5~7.5的地塊建園。
2.2園地規劃
根據園地面積設置主道、支道和田間作業道。建立灌溉和排水設施,便于灌溉和及時排水。
2.3施肥整地
在整地之前準備基肥,每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20米3左右。確定南北向定植線位置,以定植線為中心撒施有機肥,寬1米左右(圖1),旋耕深度30~40厘米,平整起壟。
2.4架材及避雨棚搭建
采用高寬平架形。立柱選擇長度3.2米、粗度4厘米鍍鋅鋼管或8厘米×8厘米的水泥柱;橫梁選擇直徑3.3厘米鍍鋅鋼管;拉線使用10號、14號鋼絲;避雨棚拱桿選擇粗度2厘米鍍塑鋼管或0.8厘米纖維桿。立柱南北間距4.5米,東西(行距)間距3米,埋入地下0.6米,地上2.6米。定干高度1.55米,在該位置南北拉一道10號鋼絲,用來固定主蔓。距離地面1.75米處東西向拉橫梁,中間采用10號鋼絲,行的兩端采用3.3厘米鍍鋅管。架面南北向使用14號鋼絲,以立柱為中心,向兩側依次間距30、40、50厘米布設6道鋼絲,并與該高度的東西向鋼絲固定。
距離地面2.15米處東西向拉避雨棚橫梁,每行兩端采用3.3厘米鍍鋅管,中間采用10號鋼絲。在避雨棚橫梁高度位置距立柱1.1米處兩側南北向拉避雨棚邊絲,并與中間避雨棚橫梁鋼絲固定。在立柱頂端南北向拉一道鋼絲作為頂絲。避雨棚邊絲和頂絲均采用10號鋼絲。避雨棚拱高45厘米,拱桿固定在頂絲和兩個邊絲上,拱桿間距80厘米。
避雨棚膜厚度以0.04~0.06毫米為宜,4月上旬扣膜(圖2),棚膜兩邊固定在避雨棚邊絲上,在膜上每隔1米用壓膜線固定。采果后10月上旬揭膜。
2.5定植技術
2.5.1定植時期3月中下旬。
2.5.2苗木選擇與處理選擇有2~3個飽滿芽的健壯苗木,建議選擇脫毒苗或嫁接苗。定植前進行根系整理,在水中浸泡4~6小時。
2.5.3定植方法適當淺栽,挖直徑30厘米、深20厘米的定植穴,將苗木放入定植穴內,保持根系舒展、均勻分布,覆土一半時踩緊踏實,將苗稍向上提,然后覆土灌水,一周后覆蓋地膜(圖3)。定植嫁接苗時,嫁接口露出地面5厘米。
三、整形修剪
3.1定植當年修剪
采用高寬平樹形。發芽后,每株選留2個健壯新梢,一個作為主干直立綁縛,另一個作為預備枝。主干長至1.55米時摘心,選擇頂端兩個副梢作為主蔓培養,主干上的其他副梢留1片葉絕后摘心。相鄰兩樹主蔓交接時進行摘心,主蔓上發出的二級副梢留3~4片葉反復摘心。
3.2結果樹修剪
3.2.1抹芽分兩次進行。首次抹芽在萌芽初進行,對雙生芽、三生芽及萌蘗芽一次性抹除。7~10天后進行第二次抹芽,對萌發較晚的弱芽、無生長空間的夾枝芽、位置不合適的不定芽及不計劃留新梢部位的芽抹除。
3.2.2定梢在能分辨花序質量時進行。方法是去除強旺枝和弱枝,保留中庸枝,按照單側18厘米間距留一枝,均勻分布在架面上。定梢還要兼顧結果枝組的更新,為避免結果部位外移,選留下部新梢作為預備枝。
3.2.3摘心在開花前3~5天對結果枝摘心。對生長勢過強、落花落果嚴重的品種提前進行。摘心位置在花序上4~5片葉處,落花落果嚴重的品種花序上2片葉處重摘心。落花后7~10天頂端副梢留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,之后頂端副梢留3片葉絕后摘心。其余副梢全部去除。營養枝摘心與結果枝摘心同步進行。
3.3冬季修剪
豫東地區12月下旬至翌年1月進行,留新梢基部1~2芽修剪。對主蔓上空膛部位,用鄰近新梢留4~6芽修剪填補。
四、花果管理
4.1定穗
在花序分離期進行,按照“強二壯一弱不留”的原則,每畝留2200~2500穗。
4.2花序整形
在見花期進行。一般去除花序上下部分保留中間。對于需要無核化處理的品種(如陽光玫瑰),保留穗尖4~6厘米,其余枝梗全部去除。
4.3無核化及膨大處理
4.3.1花序拉長對于需要花序拉長處理的品種,在花序初分離期使用5毫克/升左右的赤霉素進行處理。
4.3.2無核化保果處理在盛花后1~3天進行,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赤霉素和氯吡脲,具體濃度因品種而定,如陽光玫瑰20毫克/升赤霉素+2~3毫克/升氯吡脲、夏黑25毫克/升赤霉素。
4.3.3膨大處理在無核保果后12~15天進行,使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赤霉素和氯吡脲,具體濃度因品種而定,如陽光玫瑰25毫克/升赤霉素+2~3毫克/升氯吡脲、夏黑50毫克/升赤霉素。
4.4疏果
無核保果處理后一周進行疏果。對于無核化處理的品種,按照圓柱形整形,單穗留果60~70粒;對于自然坐果的品種,按照圓錐形整形,單穗留果70~80粒。
4.5套袋
在葡萄轉色初期或軟化初期進行。一般選擇白色果袋,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品種選擇有色果袋。套袋前進行藥劑處理,避開高溫、陰雨天氣。
五、土肥水管理
5.1土壤管理
采用清耕、生草或地面覆蓋等方法。
5.2施肥管理
5.2.1生長季施肥在萌芽期、果實膨大期、轉色(軟化)期施肥。萌芽期以高氮型、平衡型水溶肥為主,施1次;果實膨大期以高氮型、平衡型水溶肥為主,每7~10天1次,共施3~5次;轉色(軟化)期以平衡型、高鉀型水溶肥為主,每10天1次,共施3~5次。每次施肥量5~8千克/畝。
5.2.2秋施基肥果實采收后9月底至10月份進行。采用溝施方式,成齡樹順行向距主干60~80厘米開溝,溝深30~40厘米,寬40厘米。施肥結束后灌1次透水。選擇腐熟的羊糞、牛糞、生物菌肥等,施入量為5~6噸/畝。
5.2.3葉面追肥開花前葉面追肥1~2次,主要補充鈣、硼、鋅、氨基酸等,預防大小粒、落花落果;果實膨大期葉面追肥2~3次,補充鈣、氨基酸等;果實采收前后葉面追施1~2次磷酸二氫鉀,恢復樹勢。
5.3水分管理
萌芽期、秋施基肥后、越冬期分別灌透水,其他時期結合施肥灌水,保持土壤濕度在60%~80%。
六、病蟲害防治
6.1萌芽期
絨球期使用石硫合劑3~5波美度+40%啶蟲·毒死蜱1000倍液清園。
6.2新梢生長期
主要防治綠盲蝽、蚜蟲、介殼蟲及黑痘病、灰霉病等,推薦使用氟啶蟲胺腈、螺蟲乙酯、菊酯類等殺蟲劑,配合使用嘧菌酯、代森錳鋅等廣譜性殺菌劑。
6.3開花期前后
主要防治灰霉病、炭疽病、穗軸褐枯病及綠盲蝽、蚜蟲、透翅蛾類幼蟲等。推薦使用吡唑醚菌酯、苯醚甲環唑、氟唑菌酰羥胺、咯菌腈、嘧霉胺等殺菌劑,配合使用氟啶蟲胺腈、螺蟲乙酯、氯蟲苯甲酰胺、蟲螨腈等殺蟲劑。
6.4果實膨大期
主要防治炭疽病、灰霉病、霜霉病及螨蟲、透翅蛾類幼蟲等,推薦使用吡唑醚菌酯、苯醚甲環唑、氟唑菌酰羥胺、烯酰嗎啉、咯菌腈等殺菌劑,配合使用氯蟲苯甲酰胺、蟲螨腈、聯苯肼酯、阿維菌素、螺螨酯等殺蟲殺螨劑。
6.5轉色期
主要防治炭疽病、酸腐病、白腐病及螨蟲、橘小實蠅、果蠅等,推薦使用銅制劑、代森錳鋅、辛菌胺醋酸鹽等殺菌劑,配合使用菊酯類、聯苯肼酯、阿維菌素、螺螨酯等殺蟲殺螨劑。可通過懸掛誘捕器、黃板誘捕橘小實蠅和果蠅等。
6.6采收后
主要防治霜霉病、白粉病、螨蟲、薊馬等。推薦使用銅制劑、代森錳鋅、烯酰嗎啉、氟硅唑等殺菌劑,配合使用菊酯類、聯苯肼酯、阿維菌素、螺螨酯等殺蟲殺螨劑。
七、采收銷售
漿果發育成熟、呈現出該品種固有色澤和風味時采收(圖4)。選擇晴天的上午或傍晚采收,陰雨天不宜采收。主要銷售渠道有批發、零售、電商、采摘、認養等。
八、貯藏保鮮
選擇果穗大小均勻、成熟度一致、無損傷的果實進行貯藏保鮮。用內襯PE膜袋的塑料筐盛放,每筐4~6千克,在果實底部放置吸水紙。
入庫前將冷庫溫度降至-2~0℃,然后將裝好果實的筐移入冷庫,預冷12~24小時,在預冷過程讓PE膜袋口敞開,當果溫降至-1~0℃時,在果穗上部依次放置吸水紙、保鮮劑,排凈袋內空氣,扎口,并合理碼垛,冷庫溫度控制在-1.5~0℃。
(來源:《果農之友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