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莓灰霉病如何防治?草莓灰霉病危害癥狀
編輯:趙晴 發布時間:2025/2/4 16:28:08 瀏覽次數:519 信息分類:
農資百科 專題:草莓種植技術
草莓灰霉病是草莓栽培中危害更嚴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,尤其在低溫高濕環境下易爆發,主要侵染果實、花器、葉片和莖部,具體癥狀如下:
果實受害:
初期:果面出現水漬狀淺褐色小斑點,隨后迅速擴大,表面產生灰白色霉層(病菌分生孢子)。
后期:果實軟化腐爛,流出褐色汁液,干縮僵化。
花器受害:
花瓣和花萼出現褐色病斑,嚴重時花朵枯萎脫落,無法正常坐果。
葉片與莖部受害:
葉片邊緣出現“V”形褐色病斑,濕度高時產生灰色霉層;莖部受害后變褐腐爛,植株倒伏。
草莓灰霉病的綜合防治措施
一、農業防治(基礎措施)
控制濕度:
采用高壟覆膜栽培,避免積水;大棚種植時加強通風,降低空氣濕度至70%以下。
滴灌替代漫灌,避免葉片和果實長時間接觸水分。
田間管理:
合理密植:保持株距30-40厘米,增加通風透光性。
清潔田園:及時摘除病果、病葉、殘花,帶出田外深埋或焚燒,減少病原菌殘留。
平衡施肥: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,避免氮肥過量導致植株徒長、抗病性下降。
二、化學防治(關鍵期用藥)
預防階段:
開花前和幼果期是防治關鍵期,可噴施50%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,或40%嘧霉胺懸浮劑800倍液,間隔7-10天噴1次。
發病初期:
選用50%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,或38%唑醚·啶酰菌懸浮劑2000倍液,重點噴施花果和莖基部。
注意事項:
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(如嘧霉胺、腐霉利、吡唑醚菌酯),延緩抗藥性產生;避免花期噴藥,影響授粉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有效控制草莓灰霉病的發生與蔓延,減少損失率。
您留言,我回電!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!
提示:留言后企業會在24小時內與您聯系!
溫馨提醒:找產品,多留言,多咨詢降低投資風險!為保障您的利益,建議先考察,再合作!